藍牙技術

藍牙無線技術[1] 是一項短距離通訊技術,用來取代連線可攜式和/或固接式裝置的纜線,同時亦保有高度安全性。

藍牙是全球通用的技術,其架構可讓已啟用藍牙的任何裝置在指定範圍內,連線至其他已啟用藍牙的所有裝置。

您可以在 www.bluetooth.com 網站找到本章節的所有資訊以及更詳細的技術說明。

藉由已啟用藍牙之電子裝置間的連線,可以讓這些裝置在短距離內透過「臨機操作」網路 (亦稱為 Piconet) 以無線方式進行通訊。Piconet 是在已啟用藍牙的裝置進入及離開動態無線通訊距離時自動建立。Piconet 中的每一部裝置都能同時與相同 Piconet 中的其他多達七部裝置通訊,而且每一部裝置都能同時屬於數個 Piconet。以上述方式連線藍牙裝置的數目幾乎沒有限制。

藍牙技術的範圍依應用程式而異。「核心規格」規範最短距離為 10 公尺或 30 英呎,但是沒有設定限制,而且廠商可以調整其藍牙產品,根據自身的解決方案在使用上的需要制定所需範圍。

頻譜

藍牙技術的運作波段為 2.4 至 2.485 GHz (工業、科學和醫療 (ISM) 免執照波段),並且使用展頻、跳頻、全雙工傳輸訊號,以 1600 hops/sec 這個正常速率運作。在大多數國家/地區,2.4 GHz ISM 波段是免執照即可使用的波段。

干擾

藍牙技術之適應性跳頻 (AFH) 功能的設計目的,是要降低共用 2.4 GHz 頻譜之無線技術間的干擾。在該頻譜中,AFH 會利用可用的頻率。藉由可在頻譜中偵測其他裝置,並避免這些裝置所使用頻率的技術,即可達成上述目的。此跳頻功能可在 79 個頻率之間,以 1 MHz 的間隔提供高度抗擾性,提高頻譜內的傳輸效率。跳頻可讓藍牙技術的使用者獲得更佳的效能,即使一併使用其他技術搭配藍牙技術也不受影響。

範圍

範圍依藍牙產品使用的無線通訊 Class 規格而異:

功率

最常用的無線通訊是 Class 2,使用功率為 2.5 mW。藍牙技術的設計目的在於讓耗電量極低,包括可讓無線通訊在不使用時關閉。

3.0 HS 版本中的「通用替代 MAC/PHY」(Generic Alternate MAC/PHY) 可找到高速裝置的遠端 AMP,並在需要傳輸資料時才開啟無線通訊,如此可大幅提高用電效率且有助於無線通訊的安全性。

資料傳輸率